《集柳碑》是否为集字的若干疑点 |
作者:魏炳惠 柳公权書院院长 阅读:5人次
撰写文章不易,转载请保留作者及出处:柳公权書院 www.liugongquan.com.cn |
1. 字径统一性与风格差异问题 现存《集柳碑》单字大小与《神策军碑》基本相当,这种精确的尺寸统一性在传统集字工艺中较难实现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全篇呈现的平正中和气息(图1、图2)与柳公权楷书典型的峭拔之势存在明显差异。 (现存的《神策军碑》拓本在金代的流传情况,目前缺乏明确文献记载,在金代不排除多拓本流传的可能。) 图1 图2 2. 母本选择问题 《集柳碑》中大量的字,未采用《玄秘塔碑》的字例,如"岁"等字(图3)。“栋”字似乎是来自《玄秘塔碑》,但是《集柳碑》中“栋”字中宫没那么紧,笔画张力也没不足,估计是《玄秘塔碑》母本不到4cm,需要放大到5cm,如果按等比例放大,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,可能是临作,也可能是刻工的二次创作(图4)。这种母本选择倾向与《集字圣教序》严谨的集字原则形成鲜明对比,许多单字难以在现存柳体碑刻中找到明确出处。 (以下字例中,左均为《集柳碑》,右为《玄秘塔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、《魏公先庙碑》。) 图3 图4 3. 典型笔法异同问题 (1)宝盖头首点多为右点,与柳体典型的竖点写法相悖; (2) “崇”字中部的宝盖头保留中间的点,此特征不见于柳体; (3)“召”这个部件的处理明显与柳体常规结字法则不同。 4. 特殊字例来源问题 碑中部分“为”字的写法与清代才出土的《魏公先庙碑》高度相似,这种现象可能提示 : 存在与《魏公先庙碑》风格相近的佚失碑刻。 5. 综合研判 总的来说,该碑呈现“部分集字+整体临写”的混合特征。如“祈”字,跟《神策军碑》里的祈字很像,应该是来自《神策军碑》。 |
撰写文章不易,转载请保留作者及出处:柳公权書院 www.liugongquan.com.c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