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润兰亭,笔劲柳骨:柳体《兰亭集序》四条屏,邀您品鉴!

作者:胡兴业 柳公权書院网站站长    阅读:10人次

撰写文章不易,转载请保留作者及出处:柳公权書院 www.liugongquan.com.cn

《兰亭集序》历来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是中华文化瑰宝。无数书法家临摹学习,只为一窥其神韵。今有幸欣赏到柳体临写的《兰亭集序》四条屏,顿觉一股劲骨之气扑面而来,与常见的行书风格迥然不同,别有一番风味。

首条屏以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”开篇,字体端庄肃穆,笔画劲挺有力,再现了柳体楷书的法度森严。每个字都笔画分明,起承转合交待清楚,虽是临摹行书,却保留了柳体的骨力与风貌。尤其“岁”、“丑”等字,结构严谨,笔力内敛,尽显柳体之功底。

“会稽山阴之兰亭”以下,字形略有放开,线条也更加流畅,仿佛在楷书的框架内,融入了一丝行书的飘逸。作者巧妙地将柳体的刚劲与兰亭的灵动相结合,既保留了柳体的特点,又展现了《兰亭集序》的神韵,实属难得。

此条屏承接上文,笔势连贯,气息流畅。 “外抱拾殊,当其欣于所”等字,虽是柳体,却写出了行云流水之感。笔画之间,暗藏连绵之意,字里行间,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。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临摹时,不仅在形似上下功夫,更在神似上有所追求。

下半段文字,字形大小错落有致,笔墨浓淡相宜,展现了作者对章法的掌控能力。 “一室之内,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”一句,用笔洒脱,意境高远,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。整幅作品在严谨中透着灵动,在规矩中不失洒脱,展现了作者对柳体和兰亭的深刻理解。

此条屏以“况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为结尾,字迹明显放缓,笔墨也略微凝重。似乎作者在写到这里,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。这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书法技巧,也体现了他对《兰亭集序》深刻的理解。

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”至“痛哉,每觉昔人与感之由若合一契”更是体现了作者对此段文字的理解,字体也体现了相应的悲痛。此条屏体现了作者不仅形似而且理解其意。

最后一条屏,笔法依旧流畅有力,但却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。 “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,虽世殊事异”等字,用笔更加注重细节,笔画之间的呼应也更加紧密,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,人生的无奈。

此条屏的文字以作者最后的署名结束, 整幅作品气韵连贯,一气呵成,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《兰亭集序》的深刻感悟。

总结:

此幅柳体《兰亭集序》四条屏,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的致敬,更是作者对自身书法实力的展现。作品以柳体楷书的刚劲,赋予了《兰亭集序》一种全新的生命力。无论是从笔法、结构,还是从章法、意境来看,都值得细细品味。希望通过这次推广,能让更多人欣赏到这幅佳作,感受到柳体书法的魅力,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!


撰写文章不易,转载请保留作者及出处:柳公权書院 www.liugongquan.com.cn